含著技術“金湯勺”出身,她師出名門,系國內復合材料行業龍頭;她傳承光大,譜寫了央企改革急先鋒的華章,是我國特種纖維復合材料行業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及我國國防工業最大特種纖維復合材料配套研制基地。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臨與關注。
2016年12月28日,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發展學術交流大會在北京召開,這一天也是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的重要日子,杜善義、陳祥寶、成會明等在新材料領域有著相當建樹的院士和科研大咖們一齊出現在現場,為大會作了行業學術報告并為復合材料的未來及中材科技的前景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
會上,公司董事長薛忠民回顧了15年來公司跨越式成長的軌跡——
總資產增長近70倍;營業收入增長近60倍;上市以來,中材科技總市值由13.5億增長近9倍。
人們不禁要問,這家由科研院所改制而來的企業,如何能突破舊有桎梏獲得新生?是什么促使中材科技在短短15年完成巨大的跨越,其背后高速成長的密碼究竟是什么?
技術創新 產業成型
中材科技的主營業務是什么?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風電葉片”。實際上,玻璃纖維、高壓氣瓶、過濾材料、礦物材料以及一些軍工配套產業都在它的業務版圖之上。支撐這一產業格局的,歸功于它背后強大的技術儲備。
時間追溯到15年前,2001年12月28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是我國自1985年以來科研院所改革的一個縮影,承繼的是三大知名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南玻院)、北京玻璃鋼設計研究院(北玻院)和蘇州非金屬礦工業研究設計院(蘇非院),可以說分別是領銜我國特種玻璃纖維及制品、玻璃鋼、非金屬礦開發及深加工領域實力的科研單位。
成立15周年以來,依靠三個國家級院所的技術優勢以及在新的市場條件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科技成果:共榮獲國家科技獎勵7項,國防科工委、全國建材行業等省部級科技獎勵200余項。同時還取得了一大批面向國民經濟和市場需求的應用成果,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優化產業技術結構,作出了貢獻。
眾所周知,中材科技特種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究制造能力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憑借三大科研院所的核心技術優勢,中材科技十五年來致力于做大做強特種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并不斷壯大。其擁有的核心技術包括:特種玻璃纖維設計與生產技術、覆膜濾料制備技術、耐燒蝕防熱材料制造技術、高性能酚醛樹脂制備技術、纖維預制體設計與制備技術、復合材料液體成型技術、耐內外壓復合材料容器設計制造技術、大型復合材料結構件設計與產業化制造技術、非金屬礦深加工工藝與裝備技術、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生產技術。
1991年以來,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承接了國家計委下達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玻璃纖維生產技術”,首先掌握先進的池窯拉絲關鍵技術。2001年,“萬噸級池窯拉絲成套裝備與工程設計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此基礎上特種玻璃纖維設計與制造技術上攻克了一步法等關鍵技術,解決了國防配套急需,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玻纖池窯法生產成套技術促進科研與產業的轉化,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玻璃纖維工業的發展。
“大型復合材料結構件設計與產業化制造技術”則成就了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傳奇。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其開發潛力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早在2005年,作為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院長的薛忠民和他的團隊就看到了風電產業發展的前景,毫不猶豫帶著他的團隊投入到風電葉片產品的早期設計與研究。
2007年6月,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落戶北京市八達嶺經濟開發區。公司繼承了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復合材料制品研究開發近50年的技術及經驗,率先突破風電葉片制造技術的研發瓶頸,成功實現了復合材料技術在風電新能源領域的產業化。特別是2008年首次投放市場的1.5兆瓦風電葉片,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迅速成為國內主流產品。2011年,中材風電葉片公司迅速成長為行業龍頭,到2015年底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0%以上,連續五年保持行業第一。
據了解,15年來中材科技累計研發投入約16.4億元,年均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3%左右,這遠遠超過了國內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水平。也正因如此,使得這個企業能夠在15年里始終保持技術的持續創新。
技術持續創新和戰略高效執行是新材料企業適應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保持高成長性的核心。在纖維復合材料領域,中材科技一直扮演著“行業引路人”的角色,以技術創新扎實地支撐起公司產業的發展。
在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發展學術交流大會暨慶祝公司成立15周年活動上,中材科技副總裁朱建勛表示,公司未來仍將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電氣絕緣、軍工配套、交通運輸、油氣儲運等6大領域,通過高性能低成本玻璃纖維關鍵技術研究、高性能纖維預制體設計與制備技術研究、超大型風電葉片輕量化設計和高效制造技術研究等10項關鍵技術的研發,支撐公司產業發展、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資本對接 如虎添翼
技術與資本之于中材科技,猶如鳥之雙翼。如果說技術創新是中材科技能夠騰飛的一側翅膀,資本市場的力量則是另一側翼。
2006年11月20日,中材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是中材科技第一腳踏入資本市場的;2010年12月完成定向增發再融資,兩輪分別募集了3.4億元和9.3億元;2016年3月公司完成了對泰山玻纖的資產重組,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募集配套資金19.8億元以進一步壯大公司主業。
在2010年~2016年的第三個五年里,可謂中材科技的爆發期,公司稱之為為“空中加油”階段。這得益于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大力實施和自身的技術優勢,同時借助于資本市場的力量,中材科技形成了風電葉片、壓縮天然氣瓶(CNG)和過濾材料三大主營業務板塊,并牢牢占據了各自細分領域的前三甲。
借助資本市場,中材科技如虎添翼般的在15年的時間里實現收入規模3次翻兩番:第一個5年末,收入規模由1.5億增至6.2億;第二個五年末,收入規模由6.2億增至25.1億,第三個五年末,收入規模由25.1億增至近百億。
也正因此,薛忠民在會上回顧15年歷史時,多次由衷地“感謝資本市場”。正是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持,中材科技的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尤其是2016年4月完成的對泰山玻纖的資產重組,使公司成為中材集團旗下玻纖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集群的唯一上市平臺,一方面大幅增厚公司業績,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成本,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
此次重組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即通過管理層與核心骨干參與認購定增股份在機制改革方面實現了突破,更有利于公司的做強做大??梢钥闯?,中材科技員工持股在央企里走在前列,無論是認購金額還是人員覆蓋范圍均呈高位,可見公司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對公司未來發展均充滿信心。
公司董事長薛忠民在第三屆中國建材投融資創新服務大會上曾表示:“這次重組可能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新起點,也是全球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上的一個比較獨特的央改。我們也有信心在未來用好這個平臺,真正在國際新材料領域占有一席之地?!?/p>
重裝上陣 翱翔天地
第一個五年通過改制重組實現了華麗轉身,第二個五年則是厚積薄發、快速發展的階段,第三個五年實現了空中加油,跨越發展。下一個五年,中材科技又將如何續寫輝煌?
在中材科技的“十三五”規劃里,“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促進社會技術進步”的愿景沒變;成為“最為客戶尊重與員工、股東信賴的國際材料工業知名科技企業,成為新材料領域全球領導企業”的使命沒變。
中材科技現已明確“十三五”發展戰略目標,清晰了戰略發展路徑,堅持“價值型、創新型、國際型”公司定位,重點發展戰略新材料領域,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團隊建設和資本運營,實現科技、產業、資本互動支撐融合發展,五年實現建設國際知名科技企業的初步戰略目標,十年實現新材料領域全球領導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
“兩材”重組后,中材科技作為中國建材集團新材料產業板塊中的突出企業,肩上背負了人們更多的期盼,必將擔當更重要的使命,具備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薛忠民董事長希望在下一個五年,中材科技能夠通過產業和資本方面更加密切的結合,將公司打造成非金屬、特種纖維、復合材料、新型材料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白非蟮牟粌H僅是規模,希望通過這次機遇把以前的欠賬、不太優秀的產業方向予以調整,打造真正的價值型融資。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兩條腿做支撐,爭取在‘十三五’實現比較好的發展?!?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 未來五年,又將是中材科技的自我蛻變、戰略重塑時期。它將打造風電葉片、玻璃纖維、鋰電池隔膜三個主導產業平臺,2020年這三個主導產業實現收入翻番,且市場占有率爭取進入國際前三甲。公司還將打造創新孵化產業平臺,依托三大院所,重建完整科研體系,孵化若干個新產業公司,繼續保持公司的技術領先地位。
在價值型總部的戰略指引下,中材科技將積極實行“走出去”戰略,加速布局國際市場;對接資本市場,開展機制創新;重構研發體系,設立技術研究院;建設智能化工廠,進行信息化布局。
不忘初心。作為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她的15周年慶活動以一場學術交流大會的形式進行。冥冥之中,也是某種形式的回歸。
未來的征程,中材科技將重裝上陣,技術與資本仍將助其翱翔,而國際化與智能化則將助她走得更加穩健。有理由相信,在中材科技人的創新精神引領下,一幅打造新材料領域全球領導企業的宏偉畫面,正在人們的面前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