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區域大跨徑橋梁結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評審鑒定結果公示 |
|||||||||||||||||||||||||||||||||||||||||
來源: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發展部 |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21日|||||||||||||||||||||||||||||||||||||||||
摘要:
“咸潮區域大跨徑橋梁結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評審鑒定結果公示 |
|||||||||||||||||||||||||||||||||||||||||
委托人: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學、廣東省交通運輸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武漢理工大學 評審鑒定時間:2022年9月4日 評審鑒定結論: 一、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如下: 1. 探明了咸潮侵蝕環境下混凝土微結構形成與演變機理,建立了摻雜鋁離子作用下的C-S-H凝膠分子模型,揭示了鋁摻雜提升混凝土C-S-H凝膠微結構穩定性的機制。 2. 研發了減水、減縮、抗滲、抗裂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功能外加劑和富鋁摻合料,提出了咸潮侵蝕環境下基于微結構調控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方法,顯著提升了混凝土嚴酷服役環境下抗裂和抗侵蝕性能。 3. 開發了咸潮侵蝕環境下橋梁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和超高程泵送自密實清水混凝土設計制備技術,解決了混凝土高流態、低溫升、清水效果、低收縮之間彼此相互制約的技術難題,實現了低膠凝材料用量、高抗滲性能、高抗硫酸鹽侵蝕性能混凝土的制備;研發了無需冷卻水管的橋梁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及施工質量控制成套技術。 4. 發明了表觀密度低至2000kg/m3、收縮率低至2.62×10-4、28d抗壓強度達120MPa的鋼橋面鋪裝用自養護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可顯著降低大跨徑橋梁的結構自重,提升結構承載力。 二、項目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1件,發表論文47篇,成果已在虎門二橋、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嘉紹大橋等多項大跨徑橋梁工程中實現應用,解決了咸潮環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難題,保障了大跨橋梁結構混凝土工程服役壽命,對國內外侵蝕環境下大跨徑橋梁結構混凝土設計與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專家委員會認為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富鋁摻雜微結構調控機制,咸潮區域用低膠凝材料、高抗侵蝕、高抗滲混凝土配制技術,自養護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備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對該項目的鑒定如有異議,請于公示之日起14日內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反映(電話:010-57811082)。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發展部 2022年9月6日 鑒 定 委 員 會 名 單
|
|||||||||||||||||||||||||||||||||||||||||
|